认识流行性出血热

发布时间:2025-10-10

4

一、出血热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通过鼠类接触的传染病。

二、流行特征

1、出血热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7月,11月—次年1月。

2、人主要通过鼠类宿主动物或其排泄的尿、粪或唾液,经气溶胶吸入、破损皮肤侵入、进食被鼠类污染的食物或寄生虫叮咬等途径而感染。

3、人群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4—48天,2周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

2、会出现面部、颈部和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成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

3、随之出现的是低血压休克,少尿和多尿,病情严重患者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轻型患者多有发热、多尿,经治疗很快恢复。

四、预防控制措施

1、灭鼠、防鼠是防止感染的关键。居民住宅区和村镇周围可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储存应装防鼠设备。

2.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清楚室内外的杂草,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污染的食品。

4、再有疫苗提供的地区,青壮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