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传薪火·丹青颂英烈: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参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15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华理附中初高中学子积极参与“墨韵传薪火·丹青颂英烈”徐汇区青少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以艺术为媒,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刻画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深刻感悟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推动学子们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六年级作品】

1(1).jpg

六(2)班 李芷涵

作品名称:绘忆抗战——抗日胜利八十周年的致敬与传承

作品介绍:这幅画作以“致敬平凡英雄”为核心,展现三个画面:中央红军与少先队员传递火炬,完成跨时空信仰接力;左侧是平凡英雄在历史中迸发的微光;右侧少先队员敬礼、观展,践行传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串联起两个时空,印证精神永续:他们不是超人,却为我们挡住了黑暗。

2(1).jpg

六(3)班 查辰瑄

作品名称:青锋翰墨,山河千秋

作品介绍:该作品既镌刻着战士们的伟大精神,也定格了少先队员的赤诚爱国情怀。画面中,赤焰般的五星红旗如跳动的火焰,既象征着永不熄灭的革命激情与斗志,更呼应着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红船精神的意象则静静流淌,感召着新时代少年笃定信念、恪守忠诚、秉持实事求是,让精神的接力在时光中生生不息。

3(1).jpg

六(3)班 何子默

作品名称:薪火相传

作品介绍:红色飘带如血脉贯穿画面,连接坚毅的红军战士与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背景中天安门、航母等象征国家奋进的剪影,与飞舞的白鸽共筑起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视觉交响,诠释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民族复兴生生不息的时代主题。

4(1).jpg

六(7)班 艾欣妍

作品名称:铭记抗战

作品介绍: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卢沟烽火忆当年,浴血山河意志坚。八十春秋思壮烈,警钟长响颂英贤。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歌颂英烈,传承抗战精神!


【七年级作品】

5(1).jpg

七(1)班 李宣萱

作品名称:墨韵传薪火·丹青颂英烈

作品介绍:本作品以“墨韵传薪火·丹青颂英烈”为主题,通过手绘长城、华表柱、红旗、和平鸽等元素,追忆抗战历史,缅怀英烈精神。采用水彩笔的形式,表达新时代少年对和平的珍视与对英烈的敬仰,传承民族精神,寄托家国情怀。

6(1).jpg

七(1)班 赵昱彤

作品名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对联

作品介绍: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在抗战中做出贡献的伟大战士们创作此幅对联以表尊敬。

7(1).jpg

七(3)班 陈泽睿

作品名称:抗战八十载,少年颂今朝

作品介绍:这幅剪纸创作于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以“抗战八十载,少年颂今朝”为脉络,上半部分,抗战军人奋勇冲锋的身姿,重现烽火岁月的热血;下半部分,敬礼少年与现代建筑呼应,传承红色精神,礼赞和平盛世,铭记历史、致敬先辈。

8(1).jpg

七(7)班 朱清嫣

作品名称:烽火记忆·青春使命

作品介绍:这幅手抄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主要分为3个板块。回顾抗战的历史、讴歌英雄的事迹,并结合初中生的身份,阐述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表达了对英烈的憧憬,以及当代青少年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抗战精神力量并将其转化为责任与担当。

【高中年级作品】

9(1).jpg

高一(6)班 南希

作品名称:烽火长歌

作品介绍:《烽火长歌》以笔为锋穿越时空,在画布上铺展抗战烽火岁月。从平型关的硝烟弥漫,到百团大战的炮火轰鸣,勾勒出英雄们无畏冲锋的身姿,也绘就军民同心筑防线的动人图景。墨韵流转间,传递抗战薪火,颂赞英烈不朽忠魂 。

10(1).jpg

高一(6)班 谢宜昀

作品名称:王昌龄《出塞(其一)》名句摘录

作品介绍: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以苍劲笔触勾勒边塞将士的戍守图景,字里行间寄寓着对烽火平息的期盼与对家国安宁的深切祈愿 —— 这份渴望,恰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共有的心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两句,尤为动人。它不止是金戈铁马的豪情写照,更凝结着穿透千年的爱国赤诚。值此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我特意以书法作品摘录这两句诗,借千年诗句传递今日之感慨:先烈曾以血肉之躯护山河无恙,而今我辈以笔墨寄怀,让这份保家卫国的热忱永远流淌。

11(1).png

高二(2)班 张祎琪

作品名称:记抗战胜利80周年

作品介绍:这份手抄报从三方面展开创作:先追溯抗战背景,详述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历程;再阐释这场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觉醒的深远影响与伟大意义;最后从诸多英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凝练深刻启示。作品旨在号召传承抗战精神、弘扬爱国情怀、致敬革命先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这份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鲜活呈现。


华理附中学子以笔为刃、以墨为锋,将历史的厚重融入艺术创作,他们用少年人的方式触摸民族脊梁,让抗战精神在色彩与文字、图画的交织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更昭示着:红色基因的传承,正在这代学子的笔端与心中,生生不息。


撰稿:钱海芸 审核:陈芳 素材:各年级组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