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17-10-13

752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要牢记历史使命”————“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一

十年,弹指一挥间;往事,则历久弥新。

  2007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和上海市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来到兴业路76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这是他3月24日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第一次公开活动。

  在细细观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后,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

  7个月后,习近平告别上海,前往中央工作。临行前,他特意到市委各部门告别。在市委组织部,他走进每一个处室,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到大门口,他一只脚已经踩上了车的踏板,又回转身,对组织部的干部们说:“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

  在习近平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他在上海工作的7个月零4天,时时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是如何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推进好。他多次与上海的干部说,这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要充分认识抓好上海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2007年7月12日,习近平在虹口区调研时的讲话

  2007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带领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不仅到卢湾区瞻仰了党的“一大”会址,还前往静安区瞻仰了“二大”会址。

  在“一大”会址,习近平仔细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详细询问当时的一些细节。当看到董必武同志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他驻足思考良久。

  参观结束,习近平对在场的市领导说,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看到了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13个代表、53个党员发展到现在,这个伟大的征程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我们党的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

  在“二大”会址,习近平悉心听取介绍,对展厅内的各种史料看得非常认真。“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同志向习近平汇报,1999年,为了保留好“二大”会址,延安路高架在设计这一路段时特意避开了这里。习近平点头表示赞赏。

  习近平说,瞻仰中共“一大”和“二大”会址,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设得更美好。

  三个月后的7月12日,习近平到虹口区调研,特意来到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仔细观看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一张张历史照片。之后,他郑重地对大家说,我党建国前的前五次代表大会都在国内召开,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教育下一代,这也包括要把“四大”纪念馆建造好,把史料征集好,要重视党史研究工作。

  时任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说,听了习书记的话,我们在场的同志都深受教育,更深感责任重大。很快,区委成立了党的“四大”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紧锣密鼓地展开筹建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党的“四大”纪念馆终于建成对外开放,完成了习书记嘱托的任务。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7个多月,先后三次前往瞻仰“一大”会址。2007年8月28日,习近平在调研卢湾区后,又告诫大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时任卢湾区区委书记沙海林对习近平当时的一段话印象深刻:卢湾区是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从精神象征的意义来讲,卢湾也应该成为党建的先进所在地,这样才能不辱门楣。习近平专门提到了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说卢湾区地处繁华之地,领导干部在这里都要经受各种考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上海党员干部的印象中,习近平非常注重党的红色传统传承。他曾感慨地说,我在很多革命根据地工作过,陕西有延安,河北有西柏坡,福建有苏区,浙江有南湖,上海有“一大”会址,还是“二大”“四大”召开地,革命传统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一种精神动力。

  2007年3月30日那天,作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随同习近平瞻仰了“一大”和“二大”会址。十年后,韩正感慨地回忆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时间不长,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进一步强调了上海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他多次指出,要充分认识抓好上海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因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上海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不辱使命。这些年来,我们在上海工作的同志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第一部党章也诞生在上海,这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光荣与骄傲,也意味着我们特殊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在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生动讲述建党故事,大力弘扬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肩负起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的重大责任。

  ——2007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2007年5月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8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参会,这是在上海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时,习近平到上海工作,刚满两个月。开好党代会,既是中央交给的首要任务,也是上海干部群众的期待。

  习近平到上海工作后,十分重视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接连开了好几个座谈会,分别征求大口党委书记、区县党委书记、老干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及无党派代表人士等的意见和建议。当时市委办公厅的同志建议,距离党代会召开的时间很紧了,是不是减少一两个座谈会?但习近平说还是要开,要多多听取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把报告写好。

  习近平对党代会报告的初稿框架作了调整,明确要求,起草党代会报告、谋划上海未来发展,必须着眼“四个放在”: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和谋划。

  在报告修改过程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讲政治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将政治建设部分单列,对加强党建用了很大的篇幅,大大加重了分量。他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要求和措施,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形成团结奋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市委研究室同志回忆说,起草组拿出初稿后,习书记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每次都汇总大家的意见,对起草组修改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工作特别细致深入,让我们起草组都很受教益,也很感动。

  在第九次党代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了好几个代表团小组讨论,对每一位代表的发言都听得很认真。有代表讲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心态问题,习近平插话说,上海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总体是好的,我们要开好党代会,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为之一振。此后,他多次要求,上海的党员干部要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在一次区县代表团的讨论中,等大家都讲完了,习近平开始发言。时任青浦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李子骏当时坐得离习近平很近,看到习书记没有讲稿,带了一个小本子,他语调平稳、思路清晰,“习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改革精神、创新思路、扎实举措,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代会后,习近平又主持起草了新一届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加强自身建设意见,后来还起草了新一届市委工作规则。时任上海市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周蔚中说,一般来讲,市委换届后,都要制订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市委工作规则,但当时习书记特别提出要制订加强自身建设意见,这在以往并不多见。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八个坚持”,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的纪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廉洁自律等。

  对于这些规则、意见的制订,习近平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方面,他专门提出,市委常委会除了听取审议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府党组、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外,还要每年听取审议法院党组、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当时市委办公厅同志问他,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中已经提到要听取审议政法委工作汇报,是否还需要听取审议“两院”工作汇报?习近平明确地说:“这不是一回事,都要听取审议。”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干部作风建设是发展根本保证

  对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自己要行得端、坐得正,处处模范带头。但是,仅仅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抓大政方针、抓保障、抓队伍。

  ——2007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上海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7年3月下旬的一天,上海市委派人到杭州,迎接习近平调任上海。习近平曾说,离开浙江,留恋之情难以言表。那天,上海同志看到的果然是这样。“一大早,省委大院里已经有很多人等着,有干部,也有普通职工,他们都是来跟习书记告别的。那种真心惜别的场面,非常质朴,非常感人。7个多月后,习书记离开上海时,他到市委的各部门各处室上门告别,大家都争相握手,依依不舍。这说明,上海和浙江的干部都很认他。”

  十年后,市委办公厅的同志还清楚记得当时那一幕幕:“他向市委办公厅的每一个普通工作人员握手致谢,对提出拍照要求的都一一笑着满足,他做人的真诚谦和与推动党建等工作时的硬朗风格结合在一起,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习近平一到上海工作,就马不停蹄开始调研,召开座谈会,找很多干部谈话。在市委办公厅,他找了副主任以上干部做单独工作谈话,还走到每个处室和每个工作人员握手交谈,非常平易近人,很关心身边工作人员。

  在短短几个月里,习近平走遍了全市19个区县。习近平有一个习惯,每天的报纸杂志、办公厅报送的材料和简报,晚上再晚也一定看完再睡觉。有时候前一天晚上看得很晚,但第二天预定一早出发调研,他就会带两个馒头在车上吃。工作人员说,你先吃了早饭,推迟点出发吧。他总是说不用,早点出发可以多看点地方。他说,现在已经很好了,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出去调研路程远,有时候午饭也带在车上吃。

  时任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朱纪华说:“习书记在上海工作时间不长,但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匪浅。他对工作十分投入,而且严谨认真,要求其实也是很高的,但他给人的感觉是让我们如沐春风。他常常通过润物无声的行动,让我们深受感染,从心里觉得应该向他看齐。”

  习近平把文风看得很重,认为这也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讲话喜欢用接地气的典故和成语,他在上海工作时引用的像“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等语句,都传播很广。

  有一次,他跟时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说起,当年他到陕西插队,到了之后给父亲习仲勋写了封信,说了自己在那里放羊的情况。父亲在回信上,用红笔帮他改正了错别字,这事给他震动很大,后来每天放羊他都随身带一本《新华字典》学习。王战后来跟研究室的同志讲,这是书记在给我们提要求,让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

  身边工作人员都还记得,习近平每天阅读量很大,而且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会转给他们。有一次,习近平看到《解放日报》上有篇短文,写的是诸葛亮识人的“七道”,就批给市委研究室,说可以在起草党风廉政文稿时引用。

  在那年8月份召开的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他说到现在极少数干部擅做“两面人”,把自己伪装得很深,要加强干部考察和监督时,就引用了诸葛亮识人的“七道”,生动简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任何工作,如果光有决策没有落实,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重视抓落实,重视发挥督查在抓落实方面的重要作用。

  ——2007年8月20日,习近平参加上海市委督查室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时的讲话

  习近平不仅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十分注重抓工作落实,重视督查工作。他多次指出,要通过督促检查,推动中央和市委的重要决策落到实处;要抓好批示落实,起到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推动全局工作的作用。市委办公厅每期督查专报和每月督办工作汇总,习近平都看得很仔细,还作过批示,“督办较扎实,效果颇明显”。他把自己的组织关系也放在市委督查室,定期参加组织生活,足见对督查工作的重视。

  (上接第1版)

  2007年8月20日,习近平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市委督查室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习近平专注地听大家发言,又和大家亲切交流,娓娓道来,对整个督查工作的重点、方法、要求,讲得清晰而全面。

  “看得出,他对督查工作有着深刻而系统的思考”,时任上海市委督查室副主任马咏华回忆说,习书记的语言很生动,他当时就说,督查工作看准了就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加以落实。

  按照“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要求,市委督查室认真做好市委领导批示的督促落实工作。根据市委督查室2007年8月3日一项《关于近期习近平同志批示督促落实情况汇报》统计显示,从2007年6月下旬至8月2日,市委督查室共收到习近平批示37件,截至8月2日,已反馈落实22件,正在办理15件。正在办理的批示件也在一个月内全部办结。

  按照习近平的要求,市委督查室把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全部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明确推进节点,按季度全面汇总工作进展情况;还围绕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督查调研,访谈相关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员,了解不能落实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供领导决策的建议,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公仆”“权力”和“考验”,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

  ——2007年4月13日,习近平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的讲话

  当时,习近平在调研中听到一些反映,说的是在干部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比如,有的干部一身兼两个身份,既保留党政干部身份,又是某个国企的高层,拿的是企业的高工资,退休时又以公务员身份退,两边的好处都占了。

  习近平明确要求:干部管理不能“一干两制”,当党政领导干部就不要考虑挣钱。

  市委组织部立即给全市干部发通知,要么留在企业,要么回归公务员,必须做出选择。之后,这个现象得到了有效制止。

  2007年8月10日,上海召开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习近平在会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反腐败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一片净土。他还说,腐败案件的发生警示我们,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

  这两个重要判断,对上海纪检监察干部触动很大。时任上海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委主任顾国林说,这是对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鞭策,促使我们纪委加快反腐的体制机制建设。

  那几年,上海土地批租领域贪腐案件时有发生,纪检监察工作就从土地市场管理着手。当时,上海土地批租都在区县层面操作,漏洞较多。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到2008年3月,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开张,全市所有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土地交易活动,都通过这一集中的交易平台公开进行,实现统一交易场所、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运作监管。这对规范全市土地批租领域的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顾国林说,这说明,习书记当时的判断非常准确,加强反腐倡廉,首先要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形成一整套严密的制度体系。

  同样在那次会上,习近平还指出,在一段时间里,对干部的教育,往往是正面教育较多,警示教育较少,教育的震撼力不够。

  这又点到了痛处。以往,上海开党风廉政会议,都是请几位正面典型上台发言,对党员干部的触动不够。那次大会之后,市纪委开始拍摄“贪欲之害”系列警示教育片,基本上每个发生在上海的贪腐大案,都要拍摄反腐警示片,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做专题放映,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的建设必须长抓不懈

  当前,党的建设包括基层党的建设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

  ——2007年4月17日,习近平在静安区调研时的讲话

  习近平一到上海,就要求尽快安排党建调研。市委组织部建议,安排去上汽集团调研国企党建,去静安区调研社区党建包括商务楼宇和“两新”组织党建。习近平对这个建议很满意,认为体现了上海的特点。

  2007年4月17日,上海大雨。习近平冒雨前往静安区,专题考察国企和基层党建情况。

  在上汽集团公司,时任上汽股份外籍执行副总裁墨斐告诉他,“共产党员是企业中最有责任心的群体,是最好的员工。”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

  那天,习近平冒着雨、撑着伞来到江宁路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看望基层党员干部,让大家很激动。习近平进门后,和在场的每个人一一握手。街道负责人向习近平介绍,为了充实党的社会工作队伍,静安区探索建立了“社会化招聘、专业化培训、契约化管理、职业化运作”人才队伍机制。时任江宁路街道党群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滕霞瑾就是静安区首批招募的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习近平走上前,关切地询问滕霞瑾:“党员服务中心工作条件怎样?”

  “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非常重视,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工作环境。”滕霞瑾说。

  “党建工作的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习近平继续问:“你们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走进楼宇、凝聚党员、服务白领、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上海的党建重点是楼宇,杭州的重点是园区,希望你们把党建工作做得更好!”习近平听后说。

  10年过去,这段对话过程滕霞瑾至今历历在目,“习书记说话的声调平稳,让我们感到很亲切,也很实在”。

  在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习近平深入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一线,和基层党建工作者深入交流,他平易近人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淮安居委会就在江宁路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旁边,那天计划中没有安排这个点,习近平临时决定要上门看望居委会干部,令大家喜出望外。

  习近平见到了正在参加健康测试和老年书画班的社区居民,得知这些活动都是居民自己组织的,每周一次时,他微笑着点头。他走进了时任淮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薛芳华的办公室,说道:你们辛苦了!薛芳华没想到习近平会进来,一时有些紧张,连忙回答:书记辛苦!

  习近平仔细询问居委干部的待遇和工作强度如何,工作经费是否有保障,他鼓励大家,工作做得很好,开展“六助”“结对共建”等很有成效,并对大家说:“居委会的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基础,潜力很大,要做得更好。”

  “习书记的声音很好听,说话很沉稳,也很实在,没有讲很多深奥的道理。”薛芳华说,习书记离开以后,大家还常常回忆那天的场景,“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受到市委领导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对社区工作的关心,我们基层的干部都很受鼓舞。”

  “楼宇经济”是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典型的经济形态。各类商务楼宇内聚集了大量“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四高”青年群体。当时,上海不少“两新”组织的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成了“隐形党员”。同时也有一部分党员反映,党组织很多时候是“挂牌的走不进,不挂牌的找不到”,没有覆盖至楼宇、园区等“两新”组织集中的区域。

  中华企业大厦,是静安区最早探索“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大厦。当习近平来到港商独资企业力新仪器公司时,大家一起站起来鼓掌,习近平也和大家挥手致意说,大家好!

  力新仪器公司党员的工作台前都公开挂上了“先锋模范岗”的标牌,亮明身份,并承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任力新仪器公司党支部书记戴婉茹回忆,习书记还走到一名党员前,问她是何时入党的。他始终是笑意写在脸上,让大家感到和蔼亲切。

  习近平看了公司的党员活动场所,并仔细阅读党员公开栏中的内容。他还询问,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是否专职,开展哪些活动……

  那天习近平在静安区,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题调研党的建设工作。在听取了静安区开展社区党建的情况后,他充分肯定:“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是非常有特点的,有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很多先进的经验,我过去都有耳闻。看了静安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再加上了解了一些情况,加深了印象,像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党员服务中心这些做法,都是上海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摸索创造的新鲜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提炼升华。”

  习近平借此次静安调研,提出了一个命题,就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如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他希望基层的党组织共同来实践并破题。

  “习书记在党建调研中,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党员入党不仅要接受党组织的关心服务,更要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根据他的要求,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调整增加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时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小敏说,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原来的功能主要是流动党员接纳地、两新党组织孵化器、党建资源共享平台、党员求助的温馨家园、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根据习近平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五大功能: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党建活动中心、基层党建指导中心、党组织党员形象展示中心、服务群众凝聚社会的纽带桥梁。

  要抓好基层党建,重点是社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007年8月28日,习近平在卢湾区调研时的讲话

  习近平对“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重视,也令上海的各级干部至今难忘。

  2007年4月22日,习近平听取大口党委书记对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的意见建议。会上,时任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许德明提出,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两新”组织党建,但当时的初稿中,这部分分量不太够。习近平听后表示赞同。他说,上海是全国最早成立市社会工作党委的,有这样一个机构从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非常重要。他还提出,“两新”组织党建,既要继承党的建设中的一些宝贵经验,同时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新做法,要用改革的精神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后来正式确定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增加了这部分的内容。如今,全国不少地区也先后成立了社会工作党委,说明经过实践检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

  按照习近平的要求,到当年9月底,上海基本完成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任务,7825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有7706家,组织覆盖率98.5%,其中建立独立党组织的7455家,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比例为95.3%。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是城市管理的重心,是新形势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2007年9月11日,习近平在长宁区调研时的讲话

  习近平到长宁区调研,是他到上海19个区县调研的最后一站。调研中,他又一次提到了对社区党建的要求。

  长宁区是全国“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在全市率先探索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打下了比较好的工作基础,还培养出了朱国萍等一批优秀的社区党务工作者。

  时任长宁区区委书记薛潮回忆,习书记在华阳街道调研时,除了充分肯定和鼓励,他还提出,希望大家要不断寻找还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不断探索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调动党员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创新完善。他说,好的经验市委要及时总结和推广。

  这些年来,上海干部群众一直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并努力践行。2014年,上海市委把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号重点调研课题,出台“1+6”文件,至今每年都列为市委重点推进和督查工作。可以说,这是“十年磨一剑”的持续努力。

  习近平在区县调研中,几乎每到一个区县,都会对党建工作提出具体而富有前瞻性的要求。

  2007年8月28日、9月21日和2010年9月26日,习近平先后三次来到五里桥街道,考察基层党建等工作。

  在五里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时,习近平询问了“一口式”受理窗口服务情况,并实地了解系统运作。他在1号柜台后台仔细查看了低保受理的24种情况,得知五里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第一家提供“一口受理”服务的中心时,勉励大家要不断提高窗口受理水平。他特别关注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希望基层党组织抓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得更好一些,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时任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武平说,根据习书记的要求,五里桥街道在基层党建方面,又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机制与做法。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作为部分场馆所在地的五里桥街道,充分感受到了强化基层党建带来的甜头。

  2007年,上海基层党建全覆盖的工作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达到90%以上的覆盖率。当时,习近平在谈到基层党建下一步目标时多次强调,要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战斗力。

  时任静安区区委书记龚德庆回忆说,习书记当时还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通过构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

  今年7月份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中组部明确提出,要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扩大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建覆盖,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这说明早在10年前,习近平就已经在谋划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 ——“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二

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这一天注定会被写进历史。

  2007年5月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当天,党代表和市民们第一次从习近平的口中听到了他对上海城市精神新的提炼和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这样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进一步追求卓越。”这是习近平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一段阐述。

  10年多来,屡屡重温这16个字,生活在上海的很多人,会油然生出感慨————在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路上,上海正在这样实践,努力成为更好的上海。

  可以说,16个字的城市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上海行进的轨迹之中,奠定了今天上海追求的精神气质,更引领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

  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克难攻坚的胆识和先行一步的锐气,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2007年8月17日,习近平在上海市委常委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时间不算长,但他的调研工作范围很广,不仅走遍上海19个区县,还去了不少单位、部门。梳理一下不难发现,习近平去调研的地方,都经过精心选择,有一根主线非常清楚——与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与国家战略在上海实施相关的点,他首先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2007年3月31日,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仅一周的习近平,来到浦东新区——这里,是他开启全市19个区县调研的第一站。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习近平首先来到浦东新区展览馆。他仔细观看一张张珍贵的老图片,了解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观看浦东开发的沙盘图、航拍图……当天在展览馆给习近平当“讲解员”的,是时任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宣传部部长陈高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习书记非常感兴趣。他一路边走边看,听得非常仔细,还不时问我一些细节问题。”十年后回忆当日习近平调研的场景,陈高宏记忆犹新。

  在调研浦东时,习近平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发开放浦东这项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

  包括陈高宏在内,一些在浦东新区工作的干部,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路见证并伴随浦东开发开放的脚步,参与其中建设的“新上海人”。因此,对于习近平后来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16字上海城市精神,他们有深切的感受。

  大家感受更深的是,习近平不仅对浦东开发开放寄予极高的希望,而且还提出要求,浦东的工作要更多地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因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指向,不仅是建设一座新城,更是要为全国探索一条新路。

  “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相关的点,习书记跑了很多,包括一些看似冷门的地方。”时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朱纪华说,通过调研,习书记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都反映到他对上海发展思路的谋划中。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把握好三二一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素质的关系、发展产业和降低消耗的关系、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要加强对全市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紧扣国家战略,使上海产业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2007年9月18日,习近平在上海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会上的讲话

  10年前的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当时上海刚刚提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有些基层干部、企业家对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当时习近平明确提出,上海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

  在当年的一次上海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会上,习近平深入分析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要求。他指出,首先要立足全局,从中央要求和国家战略定位的高度,认清上海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习近平表示,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有必要大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借助“四个中心”建设的大平台,更好地为全国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服务经济为主”,是不是意味着上海不需要发展制造业了,一些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模式能否照搬到上海?当时学术界存在争论。

  习近平通过深入的调研、观察和分析,指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应当走的路径:上海除了600平方公里的纯城区,还有包括郊区的6000平方公里大空间,如果人为地不去发展二产,将错失良机,也不利于城市经济风险化解机制的建立。

  回首过去十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走过的漫漫长路,上海的经济学界对习近平的这段阐述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有了新的理解。时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指出了中国大都市发展与欧美不同的路径,今天上海强调不能放弃制造业、避免“脱实向虚”,而十年前习近平在上海就已经注意并强调这一点。

  王战回忆,在讨论上海三二一产业发展关系时,习近平不仅提出要“共同发展”,而且特意要求加上“融合发展”四个字,当时一些同志对此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今天回过头去看,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当年这样的判断和要求,是非常超前的”。

  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如何实现?十年前的上海,经济发展正需要从投资驱动向新的方向转型。当时学术界有观点认为上海要警惕从“投资驱动”直接转到“财富驱动”。针对这种警示,当年习近平在一次调研中就指出,上海要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参加全国人代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对上海的创新发展寄予厚望。习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提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都可以从十年前他在上海工作时找到思想的原点。

  上海有责任率先探索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国资国企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2007年8月30日,习近平在上海市国资委调研时的讲话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专程考察了多家不同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他走进车间,考察重大项目,与产业工人、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深入交流。在调研中,习近平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很关心,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路径有深刻的思考。

  2007年4月24日,到任上海刚满一个月时,习近平来到宝山区,调研了宝钢股份特钢分公司和华冶钢铁两家钢铁企业,一家是国企龙头,一家则是活跃在宝山区的民营企业。

  当时习近平对上海和宝山经济的特点都做了分析,他在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和加强监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这番讲话,不仅是对宝山讲的,也是对全市工作提出的要求。

  四个多月后,习近平到上海市国资委做专题调研,他来到每个处室向大家问候,听取大家的介绍,全面、系统地了解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

  “习书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肩头的责任。”时任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回忆,习近平在调研座谈中特别强调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在全国的特殊意义。

  上海是国资重镇,国家的一些重大项目和一批重点攻关计划都在上海实施,包括当时正在布点的国产大飞机的研制,也落户上海。

  因此,习近平指出,从全国看,上海国有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上海有责任率先探索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国资国企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在习近平到国资委调研后的第二年,上海发布了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相关文件,将他提出的要求都融入其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上海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率先发布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意见,成为全国最早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地方。

  新支线飞机项目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上海要更加注重航空战略产业的发展,并将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此来推动上海创新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2007年9月20日,习近平在ARJ21总装“百日会战”动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从张江高科的上海光源,到宝山大场的ARJ21,2007年,一批国家级的科技创新项目在上海紧张建设。习近平对这些项目高度关注,要求上海聚焦国家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担起应有的重任。他在项目建设最关键时前去鼓舞和激励项目团队。

  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洪杰从1995年开始就参与上海光源项目的筹备,经历了十年充满争议和挫折的立项过程后,才迎来了2005年胜利开工之后的“势如破竹”。

  2007年该项目已经到了建设的关键阶段,当年7月,习近平在调研上海光源时表示,建好上海光源,将标志着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层次。

  那天,习近平对项目团队表示,他在来的路上就跟随行的同志讨论说,上海光源的意义,恐怕和“两弹一星”差不多。

  在徐洪杰看来,“两弹一星”是中国大科学工程的起点和丰碑,是上海光源工程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习书记给出的评价,是我内心一直以来的想法。所以,习书记第一次来考察,这么一句话,就触到了我和在场同事们的内心,成为胜过千言万语的激励”。

  2013年徐洪杰代表上海光源项目团队去北京领奖,给他颁奖的正好是习近平。走上台时,习近平大老远就认出了徐洪杰,笑着招呼:“大光源”来了!徐洪杰再次感到惊喜和亲切,他至今还记得习总书记当时叮嘱的话:“一定要把上海光源运行好、开放好、应用好。”

  上海光源的建设团队介绍说,2007年习近平来调研前,科技工作者主要考虑的还是把项目做好,关心的是这个工程本身。但习近平提出,要以上海光源工程、浦东科技园作为“院市合作”的新载体,更好地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这批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都有一种朴素理想,想做点于国于民有利的事,习近平的讲话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心中的理想。

  2007年,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进入了总装最关键的阶段,那时报纸上形容中国人造民用飞机,用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悲壮的说法。

  习近平的讲话却让新支线飞机项目团队感到振奋。他说,新支线飞机项目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为了确保2008年ARJ21进行首飞,2007年9月20日,中航工业组织了ARJ21总装“百日会战”誓师大会,习近平参加了这场大会。

  当时,上飞厂党委组建了由党员组成的突击队,陈明德作为主抓生产的副厂长,担任队长。誓师会上,时任中航工业第一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为突击队授旗,陈明德举起写着“突击队”字样的大旗,高喊“奋勇拼搏、决战决胜”的口号,带队绕主席台跑了一圈。

  誓师结束,陈明德正准备离开,却接到通知,说习书记特地请党员突击队队长一同参加合影。

  令陈明德意外的是,他被安排在习近平右手边的位置,而左手边正是林左鸣。合影过程中,习近平与陈明德亲切交流,询问他的衣服是买的还是厂里发的。陈明德回答说,这是厂里为了“百日会战”特别定制的,衣袖上印着一面小国旗,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承担的是国家使命,是为国家事业在奋斗。

  “我有些紧张,没注意镜头,结果照片里,我正做着手势与习书记说话,而他则微笑着认真倾听。”陈明德拿起照片回忆。

  在这之后,中国的民机事业从“屡战屡败”的挫折中走了出来,习近平当时在上飞厂提出“笑傲蓝天、展翅飞翔”的期望,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商飞集团考察,他再次鼓励大家:“中国大飞机事业万里长征走了又一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这句话让在场的中国商飞员工们热泪盈眶。C919国产大客机总装下线和首飞成功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发来贺信。

  “今年5月5日,我在现场看到C919稳稳落地,听着习总书记贺信内容时,又想起了当年在上飞厂里的场景,想起自己给他展示衣袖上五星红旗的一幕。”陈明德说。

  上海有责任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上海成其大,就在于它能包容,上海就要有一种自觉,一定要有包容心。

  ——2007年7月10日,习近平与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座谈时的讲话

  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有一次令人难忘的“苏浙之行”。

  2007年7月22日至26日,习近平率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江苏两省学习考察,先后去了杭州、宁波、嘉兴、义乌、南京、无锡、苏州、昆山等地。对考察路线,习近平亲自谋划确定,精心安排,为的是让上海党政干部有更深刻的亲身感受。

  一些干部回忆,那次上海代表团苏浙考察之行,有些细节很值得回味。比如,义乌这一站原计划中没有,是后来加进去的。在结束杭州考察后的那天,代表团驱车135公里到达义乌,参观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实地走访后,很多干部方才明白了习近平的用心。义乌曾经是浙江中部交通最不方便、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可是他们“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的发展模式,竟然大获成功,确实令人称奇。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许多干部的共同感受;而苏浙群众不抱怨客观条件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更是让大家感慨不已。

  跑完两省,从江苏回到上海,代表团没有解散,所有人直接回到市委接着开会。学人之长,创己之新,习近平用这样的方法催人奋进。

  “上海有责任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担起这份责任,上海需要有进取的精神、宽广的胸襟、开阔的视野。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立足国家战略,站在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要“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大有作为”。

  时任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书记、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林湘,难忘10年前的一场会议——那是2007年6月21日,习近平与兄弟省区市驻沪办负责人一起座谈。

  本来,每年和外省区市驻沪办的负责人定期沟通、座谈,这样的会议是惯例,一般由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来牵头组织。

  但是那一回,习近平提出要亲自主持、听取意见,足见他高度重视和尊重各省区市驻沪机构。会议的规格因此明显提升了。而且,那天的活动,从下午座谈一直到晚上,各省区市驻沪办主任踊跃发言,时间很长,习近平从头到尾都参加了,并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从这一年开始,新的工作机制产生了,每年由市委主要领导直接听取兄弟省区市驻沪办的意见,协调相关工作;不仅如此,每年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在提交人大审议之前,也作为一个程序,听取各省区市驻沪办事处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这次座谈会的另一重要成果,2007年7月7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从上海加强合作交流工作的基本原则,到上海如何积极参与国内跨区域合作,如何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等,可以说,直到今天,这份对全市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定调”的2007年市委市政府21号文,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当年曾多次引用两句很形象的话教育大家。一句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他说,上海能成其大,就是靠内联外拓,才成为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今后还要这么走下去。另一句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他希望大家懂得“助人为乐”“吃亏是福”的道理。

  习近平当年这些话,许多干部都记住了,而且这么去做了。这些年,外省区市同志明显感到,上海的城市精神绝不是一句口号或空话,而是化成了实际行动。上海各项工作的大局意识不断增强,服务全国更加积极主动,更有作为了。

  “不管是带队到苏浙考察,还是此后的9月来长宁区调研,习书记都非常强调要把上海城市精神作为政府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先导,要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做好三个服务。”时任长宁区区委书记薛潮说。

  习近平在调研长宁区时,专门提到了“大虹桥”的概念。虹桥开发区、虹桥机场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构成了“大虹桥”的概念。对于当时正在开工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习近平特别指出,它既是上海的枢纽,也是长三角的枢纽,把大虹桥推到了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前沿地带。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利用重大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的一条成功经验。上海办特奥、迎世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响亮主题,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2007年4月18日,习近平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4月9日,习近平刚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不久,就来到世博会建设现场,调研世博会筹办情况,参观世博园区规划的沙盘,在高处俯瞰园区建设现场。

  “座谈中,习书记言简意赅,但每一点要求都让在场者印象深刻。开门见山,他就指出要动员全市人民、携手长三角、举全国之力开门办博,从而体现新时期的上海城市精神。”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回忆道。

  中国国家馆建设是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中的一件大事。2007年8月,上海市委的一次专题会上专门研究了中国馆的主题演绎方案。

  习近平对当时提出的“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这一中国馆主题表示肯定。他补充说,“中国智慧”要体现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比如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智若愚、大音希声,这些“中国智慧”,若体现出来,会很有意思。

  习近平表示,从包容性看,改造、融合、兼收并蓄,都是“中国智慧”的特点。要通过中国馆的舞台,借鉴国际化的传播方式,将东方的智慧,变成世界的智慧。

  “习书记的话点燃了大家的思想火花。”洪浩介绍,习近平对“中国智慧”的诠释,不仅融入到后来中国馆布展中,更融入到世博会举办和上海城市发展之中,并让人们对“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7年,上海的另一件大事是筹办特奥会。两段“特奥记忆”让时任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安杰至今难忘。

  第一幕是习近平到杨浦区殷行街道调研,其中一个点就是街道的“阳光之家”。智力障碍人士在此为上海制皂厂包装肥皂,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为家庭减轻负担。“习书记对 ‘阳光之家’高度肯定,他评价说,这件事做得好,上海做在了全国的前面。”

  第二幕是特奥会举办前夕,习近平查看位于杨浦区的江湾体育场,特奥会闭幕式在此举行。在现场,习近平嘱咐要把特奥会办出上海水平、中国特色、世界影响,同时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上海责任重大,一定要照顾好来自全世界的特奥运动员。

  江湾体育场有80多年历史,设施比较陈旧,组织方特地在水泥看台上安装了座椅。考察时,习近平走上看台,用手拍一拍,检查座椅牢不牢;走到出入口,看看通道是否方便;又特别强调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他说两万多名运动员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必须要考虑周全一些。

  10月11日,习近平从北京赶回上海参加特奥会闭幕式。临走时他还特意回过身来叮嘱组织方:天黑了,孩子们还在那儿,大巴车的导向指示一定要醒目、清楚,不要让孩子们走错了。

  通过特奥会,推动全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关爱,推动上海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是习近平十分关注的问题。习近平到上海工作后不久,就听取了关于特奥会筹备工作的专题汇报,听到将以奥运、残奥的规格筹办特奥会时,他很高兴,一方面非常赞赏特奥会平等包容的理念,另一方面指出上海一定要肩负光荣使命,办好特奥会。

  根据习近平要求,上海借助特奥会举办,在2007年掀起了专为智障人士服务的“阳光之家”建设高潮,最终“阳光之家”在上海每个街道实现全覆盖;在松江区还建成了大规模的上海阳光康复中心。

  “到了今天,回过头看,2007年特奥会的高潮早已过去,但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硬件,更升华了城市的精神。”时任上海特奥会主席施德容说。

  在上海市民印象中,当年提出的上海城市精神,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影相伴:上海进行了“全城总动员”,组建了一支规模4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都穿着橙黄色衣服,汇成了一股“橙色暖流”。

  这次特奥会的志愿者工作以及筹办经验,成为后来上海乃至全国举行大型活动的宝贵财富。

  2007年4月18日,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市精神文明委全委会时,就曾指出,上海办特奥、迎世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极好机会。

  习近平还指出,利用重大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他要求,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使广大群众自觉摒弃有碍观瞻、有损形象、有悖科学、有害健康的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特奥会、世博会早已相继落幕,但重温这一理念和要求,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习书记在上海时提炼的16字城市精神,对上海来说,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匡宇翻开他的工作本回忆道,当时习近平针对城市精神有过一段精辟的诠释,自己特地抄下来时常翻看:“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更加坚定地在国家战略下思考行动。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上海的发展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

  一个城市没有个性,就没有灵魂。中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一定要保持、延续自己的历史文脉。城市中的老建筑,应该像“老人”一样得到善待。

  ——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之际,习近平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说

  无论是到中心城区还是到远郊调研,习近平总是不忘提醒上海的各级干部,要保护好历史建筑,保护好自然村落,保护好城乡的历史风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他曾说:“城市中的老建筑,应该像‘老人’一样得到善待。”

  2007年7月,习近平利用周末,来到苏州河边由老厂房改建的M50创意园区调研。

  当时,M50设计者、同济大学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张雪敏接到通知有接待任务,但他事先并不知道谁会来。

  张雪敏一边等,一边跟朋友聊天喝茶竟忘了时间,直到工作人员来电,才匆匆下楼,一看竟然是市委书记习近平,一行寥寥数人,轻车简从。

  当时张雪敏感到很抱歉,但习近平表示没关系,他在门口指着墙上挂着的“中国大运河保护论坛”宣传内容,表示很感兴趣,并询问:“这个论坛很好,为什么没有请上海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

  张雪敏回答说,这次是一个学术论坛,大运河相关城市都参加了,因为上海没有运河,没这样的资源。习近平表示,上海是码头,外地的、外国的都可以作为外部资源,上海要提供平台。

  习近平随即对身边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办这样的论坛,建议把“上海市政府”写上去。

  近两个小时的调研中,习近平提了30多个问题,问得很细。张雪敏从这些问题中,感受到习近平对历史、建筑、工业等历史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也很关心城市更新中的创新,关注如何通过保护和更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产业。

  “习书记当时提出的理念,在上海后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不断延续,城市更新取代了过去大拆大建的传统模式,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张雪敏说。

  当年7月的另一天,习近平到青浦区调研。那天冒着高温,习近平从上午8时多一直调研到傍晚,还专门去了朱家角古镇,他沿街踏访,与古镇的居民和游客亲切交谈。

  座谈时,习近平对在场的青浦区党政干部们说:我看到有一篇文章上写,有些古镇全镇充满了“酱肘子的味道”,我们这里管理得好一些。他肯定了朱家角古镇保护的特色,对当地规划布局的控制给予积极评价。

  习近平特地叮嘱当地干部,在上海这么一个时尚都市,像这种江南水乡、明清风格,已经不多见了,弥足珍贵,要很好地保护。要切实保护我们的自然村落和城镇,千万不能“千城一面”。

  2007年9月,习近平在徐汇区调研时,听取了关于徐家汇商业开发和徐汇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情况汇报,还登上港汇广场1号楼的顶楼,在220多米高的楼顶俯瞰徐家汇全貌。

  看到武康大楼等老建筑后,习近平对上海的城市文脉流露出浓厚的感情。他说,上海历史风貌的价值精华就在4000多幢老建筑,如果这些老建筑消失了,上海的文脉就切断了,历史风貌就没有了,城市特色也就没有了。对于历史风貌区要防止大拆大建,切实传承好历史文脉。

  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质更突出一些。建设国际大都市,综合实力反映在文化上。

  ——2007年8月21日,习近平在文艺单位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首次被写进市党代会报告。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是提升大城市软实力的客观要求。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积极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给很多上海的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7月12日,习近平在调研虹口区时,专程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是鲁迅先生的石膏面膜,这上面黏有鲁迅的20根胡须和两根眉毛,是迄今可以看到的鲁迅身上遗留下来的仅有的原物。“习书记参观时间比计划延长了一倍多,足见他对鲁迅先生非常有感情。”那天,时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为习近平做了讲解。有一个动人的场景,让他迄今难忘:在结束参观临上车前,习近平看到纪念馆前聚拢了不少游客,于是热情、大声地对大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我们一起来弘扬吧!”说完他和大家挥手告别,在场群众热烈鼓掌。

  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曾在各种公开场合提到鲁迅多达50余次,仅2015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7次提到鲁迅。

  习近平为何对鲁迅如此推崇备至?在参观鲁迅纪念馆后,与虹口区干部座谈时,习近平这样说道:“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受鲁迅文化熏陶出来的。我在‘文革’期间,把当时出版的鲁迅文集都看了,有的书看了好几遍。”

  按照习近平的说法,他和鲁迅颇有缘分:插队时期他在延安,延安有鲁艺;调到厦门工作,厦门大学是鲁迅曾教书著述的地方; 后来到浙江,绍兴是鲁迅的故乡;再到上海工作,这是鲁迅长期生活的地方……习近平推崇鲁迅文化,在他眼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种民族魂。他希望上海能发扬鲁迅文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功能。

  习近平曾经这样阐述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上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融铸在上海人民的性格、意志、情感以及行动之中。面向未来的发展,上海还必须提升、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说,习近平同志当年科学提炼和确定的这16字城市精神,是对上海城市文化特点的最好诠释,丰富并且提升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特质,对十年来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和上海城市的精神形象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城市精神引领下,上海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都首先考虑国家战略,考虑服务与辐射功能;重视培育创新文化,形成了以深化改革带动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上海也因此正变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彰显了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可以说,10年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上海城市精神,从精神到物质两个层面,都在引领上海的发展,提振整个城市的精气神。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70927/W020170927531523772647.gif

“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三

  习近平在上海各区县调研,每次关注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两个话题从不缺席,一是党建,一是民生。他说,老百姓生活的品质怎么样,以民为本的宗旨落实得如何,“我到上海以后,比较关心这个事情”。

 2007年4月3日,习近平到杨浦区调研民生工作。这是继浦东之后,习近平调研区县的第二站。他事先要求,这次调研主要看民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创业园、敬老院……一下午,习近平细细看、细细问。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他提出了“两个更多”的要求: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把更多财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此后,习近平在上海各区县调研,每次关注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两个话题从不缺席,一是党建,一是民生。

  他说,老百姓生活的品质怎么样,以民为本的宗旨落实得如何,“我到上海以后,比较关心这个事情”。共建共享,是他反复强调的观点。经济发展成果要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我们这一届党和政府有条件、有责任在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上做更多的事。

  他告诫干部,解决民生问题是为政的根本,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

到上海各区县调研,习近平广泛深入社区基层,从繁华街区到老式里弄,从田间地头到村宅农家,询问百姓办事是否方便,察看群众住房如何改善,关心农民收入有无增长,了解各行业各领域人士的所需所想所盼……饱含深情的走访,展现出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须臾不忘的人民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来到社区,他常常要去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看一看。他说,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是与政府服务是否到位相关联的。

2007年4月3日,习近平来到杨浦区殷行街道。那时,殷行街道户籍人口接近20万人,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占了相当的比例。

  “习书记到上海工作没几天就来看我们,让我们感到既温暖又光荣。”时任殷行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一平陪着习近平先后看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阳光之家”、敬老院等。

  那天,周边居民听说新书记来了,欣喜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于是,习近平的手便交给了老百姓,只要是够得着的地方,他都一一握手。习近平说话音不高,却非常清晰,见到老百姓总是先伸出手,主动和他们握手,亲切问候。他说话特别接地气,问的都是老百姓心里关心的问题。回想当年这一幕,居民们心中依然感到亲切。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习近平问来看病的居民“药费贵不贵”,“看病方不方便”。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他叮嘱工作人员,“不要让群众办事求爷爷告奶奶”。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习近平笑问一位白头发的老伯,“您是天天来,还是就今天来?”老伯告诉他,自己退休了,就住在附近,天天来,老了也要读书看报。

  习近平来到街道敬老院时,正巧碰上敬老院为百岁老人张秀卿过生日,习近平笑着向老人拱手作揖,祝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引得现场一片笑声掌声。在场的老人们非常激动,一起唱起了《东方红》。

  张秀卿老人的儿子凌羲伟告诉记者:“那年,妈妈一开始听说是市里的大官,特别紧张,话也说不好了,但后来觉得习书记很亲切,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也就不紧张了。习书记给妈妈祝寿,她感到特别幸福。2009年,妈妈过世了,老人家生前一直说,习书记给我祝寿的这张照片,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啊!”

 2007年10月6日,习近平来到浦东新区爱心养老公寓,与正在看望长辈的小朋友热情握手。

  2007年“五一”前夕,普陀区环卫系统清扫班组长陈扣娣听说习书记劳动节要来慰问他们班组,又激动又紧张,三天晚上没睡好觉。

  那天,习近平来了,周边小区里许多老百姓都涌了出来,来看看新书记。习近平很亲切,笑着和大家握手。“也怪,看到习书记和蔼可亲的样子,我心里一下子就定下来了。”陈扣娣笑道。

  得知陈扣娣班组已七次荣获市劳模集体称号,习近平称赞他们说,你们是城市“美容师”,工作很辛苦,但很光荣,你们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在班组荣誉室里,陈扣娣介绍了班组创造总结出的“十大特色工作法”,习近平赞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虽然现在社会上对环卫工人还多少有些轻视,但习书记对我们的鼓励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心。”陈扣娣说。

金山农民画家严军杰,那时在农家乐旅游点开了个画室。习近平去了他的画室。严军杰向习近平介绍了几幅作品,习近平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说农民能创作出这样好的作品不容易,还询问画作销售情况。严军杰捧上一幅新创作的生肖画说,“习书记远道而来,我想把这幅作品送给您留作纪念。”习近平笑着说,画我收下了,但不能送,要买,多少钱?严军杰如实相告,“这幅画如果卖的话是500元”。

  过了没几天,严军杰收到镇政府转来习书记买画的500元钱。“镇政府工作人员还向我转告习书记的话,说谢谢我的画,有机会还会来看望我。”严军杰告诉记者。

  民生民情,始终是习近平最深的牵挂。

  习近平去宝山区调研,在座谈会会场上,他看到席卡上时任宝山区区委书记吕民元和区长斯福民的名字,笑着说,“你们区委书记和区长的名字真好,这就是我关心的事!民元,民元,就是以民为本;福民,福民,就是造福人民。”

  宝山区领导向习近平介绍民生工作时,提到区委班子为了熟悉农村的实际情况,每个区委常委都定期到一个村去蹲点,吃住在那里,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习近平听了非常高兴,他说,你们做得对,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执政党就是要想办法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吕民元还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习近平来宝山区调研时,由于要看的地方多,时间比较紧,所以宝山区的基本情况和总体发展,吕民元是在车上抓紧时间汇报的。他准备了十多块图板,习近平坐第一排,吕民元就站着,一块块边展示边介绍。习近平听得很仔细。让吕民元感动的是,每当车子开过颠簸的地方,习近平就伸出手来扶住他。“这虽然是很细小的一个举动,但在场的人都感觉到很暖心。”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始终与民主党派人士保持密切交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吸纳来自各方的智慧和建议。

  2007年4月2日,履新不久,习近平就前往上海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调研。他谈到,今后要和大家长期合作,经常交流,要发扬历届上海市委的传统,要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在我国政党制度中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使我们的政党关系更加和谐。与会人士对这些话语印象深刻。

  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前,习近平听取各界对党代会报告的意见。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看到报告第四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部分的表述时,提出建议,党代会的报告里,应该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语句。

  习近平在会上第一个就回应了高小玫的意见,而且非常明确。他说,刚才民革的高小玫主委提到的这一点,是丝毫不能含糊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报告里一定要有。后来,大家拿到正式的党代会报告,第四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做诤友、交真朋友。除了坦诚,习近平的细心,也让很多民主党派人士记忆犹新。

  2007年5月24日,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那天,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受邀参会。开幕式结束后,一些党外人士准备以会场为背景合个影。当时大家都聚在一起搬凳子,排队伍。谁都没有注意到,习近平正好走出会场大门。还是习近平先看到了大家,已经走出门的他,又特地折回。习近平主动和每一个人握手,并向大家热情致谢:“谢谢你们来参加党代会。”让人感到很温暖。

  2007年8月16日,习近平先后走访了上海五大宗教的五个代表性宗教场所。

  当天非常热,来到玉佛寺时,习近平身上的白衬衫几乎已经湿透了,贴在身上,满脸也都是汗。但他顾不上休息,马上开始调研。玉佛寺方丈觉醒陪着他从山门一直走到玉佛楼,一边走一边谈,内容包括佛教建筑、佛教塑像、佛教人物、佛教故事等,习近平渊博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给在场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弘一图书馆,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图书馆的创办由来,对于玉佛寺能够在狭小的空间里专门辟出一块清净之地开办图书馆,并且主动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表示充分肯定和赞赏,嘱咐要把图书馆办好,成为服务信众需求、提升信仰层次的文化基地。

  让觉醒感到特别亲切的是,习近平能一口报出他姓刘、辽宁人、几岁到上海,听了让人感觉一下就拉近了距离。习近平还详细询问了寺院里出家人的居住、生活情况,包括每个月的生活费、寺院的经济自养工作等,问得很细致。

  后来,习近平还主动向大家介绍了他当浙江省委书记时和浙江宗教界的交往,在福建工作时和福建宗教界的交往。在和习近平的交流中,大家发现他不但非常重视宗教工作,也非常懂宗教,对宗教的教理教义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那天,到上海京剧院调研,习近平一路看展板,看京剧院的发展历程,后来又一起看了京剧《杨门女将》的排练。当时,上海京剧院创作和排演的《廉吏于成龙》刚刚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和“五个一工程”两个大奖。当大家把这一喜讯告诉习近平时,他非常高兴。大家深深感受到,他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让时任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记忆最深的画面,是习近平看到展板上介绍习仲勋同志关心昆剧演员的内容时,在展板前驻足良久。“我想,那些照片和文字肯定勾起了他对父亲的回忆与怀念,从中也能看出,他尊重传统艺术和尊重艺术家的家风传承。”

  习近平在调研中说,“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要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发展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大都市建设”。这些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

习近平调研京剧院时陪同的艺术家中,有著名京剧演员尚长荣。在尚长荣眼中,习近平亲民、厚重,富有人格魅力。“尤其是对于传统艺术,对艺术家们的关心是‘掏心窝子’的。”

  有一个细节,尚长荣一直很感动。那是发生在后来他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时。“那天会议开始前,习近平同志特别叮嘱了一句,这个会可能时间会很长,在座的有很多年长的艺术家,如果觉得坐得久了,可以在会场里走走,或者到休息室休息一会。”这种关心虽然细微,但是很真诚。

  那次座谈会上,尚长荣作了发言,习近平听了现场回应:“长荣同志演的《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我都看过,这两部戏起到了警示、启迪的作用,有现实针对性,你们做得很好,真正起到了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作用。”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京剧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肯定。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广交朋友。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回忆道,在各类调研和座谈会上,大家发言都十分踊跃,习书记始终在认真听、认真记,听完了还当场承诺,大家提的意见建议,他都会带回去,与有关同志商讨,认真研究后负责任地回答大家。

  作家叶辛曾两次参与习近平在上海期间的调研和座谈活动,一次是在市人大,一次是在文艺单位。他记得,习书记在上海期间,光是沪剧院就去了两次。“从习书记的履历来看,他是陕西人,插队又在北方,包括后来的工作经历,对于沪剧应该了解不多,不太可能是沪剧的戏迷。但习书记知道沪剧是上海的地方剧种,当时也很需要支持,他对沪剧的关心非常及时,也很必要。”

  后来,叶辛在北京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谈及自己在贵州插队当知青时,作为一个作家如何从当年苦涩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习近平当场回应:“我和叶辛同志都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一辈,你是在南方的贵州,我是在陕北黄土高原。从延安坐卡车到县城延川,延川坐卡车到公社,这一路过去,那可比现在这PM2.5难受多了,我有一天开玩笑说那叫PM250。”

  那次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和参加会议的每一位同志握手交谈。他走到叶辛面前时说:“上山下乡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还可以写。”

当时区里引进的五角场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开发建设,施工时因为基坑挖得太深,造成地基下沉,边上小区有500多户居民的房屋出现了屋顶和墙体开裂、漏水现象。之前各方先后开了60多次协调会,但在赔偿标准上始终谈不拢,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针对这个事件,信访群众派了两个代表,一位是时任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建新居委会主任宋维芳,一位是居民赵宏品。两人一起来到区政府,走进接访的会议室,发现接待他们的竟然是习书记,一下有点呆住了。

  习近平看到他俩,笑眯眯的,很亲切也很耐心。赵宏品那时70多岁,刚开始很紧张,一坐下就告诉习近平,自己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讲上海话。习近平挥挥手笑着说,没关系,我听得懂。赵宏品讲了快半小时,习近平始终在认真听,还不时地记。

  习近平听了赵宏品和宋维芳的叙述,又听了市区有关部门汇报后说,一定要按照法律和有关政策处理好这件事,绝不能让开发商笑老百姓哭!“我当时心里很激动,心想,这位书记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宋维芳告诉记者。

  听完情况后,习近平说了几条:一是开发建设中,老百姓的利益不能受损,对开发商要有约束;二是建设开发前要有评估,不仅要对开发内容进行评估,还要评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老百姓合法权益的影响;三是解决此类事件必须依法,赔偿标准要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和评估。

  那天下午,习近平接待了五批信访群众,内容涉及城建、物业管理和菜场问题等。

  之后在座谈会上,习近平说,我们各级干部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配备的。就是要往矛盾里走,往问题里走,要解决矛盾、解决问题。下访不要看得那么难,要“敢下”。你到群众中去,群众有什么好怕的?共产党什么时候会怕群众啊?共产党历来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习近平下访之后,宋维芳和赵宏品作为居民代表又和开发商交涉过几次,明显感到,他们的口气不一样了。老百姓的腰杆硬了,开发商的口气软了。

  时任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安杰告诉记者,后来,杨浦区成立了工作组,很快把这件事情圆满解决了。开发商让居民自选评估公司,走进受损的每家每户,对房屋安全和所有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赔偿。始终依法维护好群众利益,这一指导思想,使杨浦区在之后城市开发建设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有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和百姓都对记者说,虽然当年和习书记只见过一面,但他的平易近人,急群众所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经常在想,习书记对老百姓这么好,肯定和他的经历有关,他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还当过知青,亲身感受过老百姓的疾苦。所以我对他的这段经历特别感兴趣。”8月上海书展举行,赵宏品专门去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来细细阅读。

  宋维芳动情地说:“现在,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习总书记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走进困难群众家里嘘寒问暖,我都会回想起当初和他碰面时的情形,总会心头一暖。我知道,他是带着一腔真情去的,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去的。”

位于中山东二路、金陵路口的光明大厦,当时是外滩地区的制高点。调研黄浦区那天,区领导陪同习近平登上楼顶,一边俯瞰四周,一边汇报正在进行的黄浦江开发工程情况。朝西南望去,十六铺、董家渡的大片旧区尽收眼底。指着那一片正在动迁、亟待开发的地块,习近平语气坚定地说,旧区改造一定要坚持推进,不能让老百姓再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生活下去了。

  习近平来到南京东路街道的承兴居委,那里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旧式里弄。居委会主任一见市委书记来了,特别激动,边走边详细汇报起工作来。区领导有点担心汇报得太琐碎,但见习书记饶有兴致地听着,还不时问这问那。在托老所里,习近平亲切地与老人们交谈,询问他们的伙食怎么样、开展哪些活动。当听到老人们对居委和托老所表示满意时,习近平欣慰地笑了,并叮咛时任黄浦区区委书记钱景林,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区里一定要重视做好养老工作。

在承兴里,习近平对石库门房子里的厨房改造十分赞赏,他说,像这样的小事、实事,看上去不那么隆重,不像一个大楼建起来那么精彩,但它是惠及群众的,我们就是要把这样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我们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假如我们是那里的居民,我们最期盼解决什么,换位思考以后,群众的期盼就应该是我们的实际举措。

  在一位老妈妈家的厨房里,习近平看到经过改建的公用厨房面貌一新时,一边称赞居委会为百姓办了一件好事,一边轻声对身边的黄浦区领导说,“厨房改建还是比较容易的,我看最难的是解决马桶问题。”大家有些惊讶,习书记到上海工作才几十天时间,就对群众疾苦了解那么深!

习近平要求上海领导干部,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切实把各项利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什么是“三最”(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要以老百姓说的为准!

  他说,上海经济发展了,市民的生活水平也要有所提高,特别要关注经济还不富裕、生活还有困难的群众。

  十年前,上海中心城区有大片旧区,习近平非常挂心百姓的住房困难。

  2007年8月2日,习近平到闸北调研,那时上海火车站南广场已经基本建设好了,北广场正在开发建设,那个区域还有大片棚户区有待动拆迁,南北广场一眼望去“新旧两重天”。习近平一行来到闸北彭浦新村街道一个社区,了解旧房改造情况。在廉租房政策受益居民家中,他与居民一家亲切攀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在另一户居民家中,他仔细察看经过成套改造后的独用厨房和卫生间,叮嘱区领导要将这项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办好。习近平说,推进旧区改造,是加快闸北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事关解决老百姓的“三最”利益问题,应该集中精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时任闸北区区委书记姚海同向习近平汇报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闸北从2003年起,每年财政收入增幅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习近平对此十分肯定。他说,尽管闸北的财政不是很宽裕,但你们舍得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问题。

 2007年,习近平到金山区调研。时任金山区区长吴尧鑫一上车,习近平就对他说,“你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陪我多看看,汇报可以少一些。我以前每次从浙江来上海,都会经过金山,对金山很关注,也有所了解。”

  在车上,习近平“考”吴尧鑫,“你讲讲看,现在农村百姓最希望解决哪些问题?”

  吴尧鑫说,“我到金山工作半年多,听到基层干部反映,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部门认为办了不少好事,但有些好事老百姓不领情。比如,有的村建起了几幢高楼,让农民从简陋平房里搬出来,‘洗脚上楼’。但农民抱怨生活反而不方便了,种地的锄头没地方放了,种菜种葱的小园子没了。”

  习近平问:“对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吴尧鑫答:“政府服务百姓一定要注重实效,让农民得实惠,如果农民的生产方式没变,硬要他们改变生活方式,这恐怕不行。”

  习近平说:“改革发展要讲规律,给百姓办好事也要讲规律。那你准备怎么改变这个现象呢?”

  吴尧鑫说:“农民不一定要集中住大楼,我们要想办法让农民即便住在村宅平房里,也能够享受城区市民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习近平点头表示赞同。

  时隔十年,吴尧鑫对当年车上那场特殊的“考试”记忆犹新。

  包括吴尧鑫在内,上海许多领导干部都记得,当年,习书记在不同的会议场合都说过,统筹城乡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在嘉定和青浦调研时,习近平都与干部说了交心的话:“基层百姓有几个真正关心GDP的?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每年有增收,是不是在社保方面有改善,跟他们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他谈起一些地方出现的环境事件,“当人们连喝自来水都遇到了麻烦,这个时候,这样搞出来的GDP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我们听喝彩声,还是要真正听老百姓的喝彩声。”

习近平到青浦调研时,一路走,一路看,边听汇报边说道,进入青浦,满目绿色,湖光山色,生态环境很好。

  多年来,青浦为保护水资源付出了艰辛努力,甚至作出了一定的牺牲,老百姓还有一些牢骚,认为这样那样的限制,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收入。“习书记此前已经了解到这一情况,他对我们说,对发展中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切不能因为一时的发展,而牺牲了长远的利益,付出沉重代价。”时任青浦区区委书记巢卫林回忆道。习近平还叮嘱青浦区领导,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正是习近平长期以来坚持的绿色发展理念。

十年前,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习近平在崇明调研时说,一路走来,他对于崇明岛有了深刻的印象,崇明的发展理念很好。要按照建设生态岛的思路,认认真真做下去,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

  水清、气洁、林茂、土净、环境宜人,这是习近平当时对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目标要求。“对于生态岛的建设,习书记指明了相当务实的路径。他强调要正确处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要加快构筑现代生态型产业体系。”时任崇明县县委书记孙雷说。

  十年过去,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牵记崇明。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习总书记详细询问崇明岛生态保护情况,“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现在通大桥了吗”……

  这十年来,上海对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认识也从未动摇。今年6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继续按照习书记当年的思路和部署,从功能空间布局、环境品质、发展能级、人居环境等12个方面对崇明生态岛建设提供了立法保障。许多崇明的同志都希望总书记能再来生态岛上看一看!

  2007年10月27日,习近平离开上海赴中央任职。回顾在上海的这段工作经历,他深情地说,“我与上海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上海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同样,上海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情也深厚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