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第三次学习

发布时间:2017-08-05

1877

    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上课,同样的作业......孩子也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自己的孩子70分,人家的孩子90分?这是很多家长困惑和茫然的问题。北京四中的特级教师刘坤指出,70分到90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20分的问题,而是体现出中等生和优等生水平上的本质差异。而这一差异集中来自于他们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

    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可以称为“第一次学习”;“家庭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此后的知识深化过程是“第三次学习”。通过前两次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知识,并能够简单应用,“基本上”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两次学习,知识还只是机械的存贮在学生的大脑里,而且不系统,并没有真正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遗忘率非常高。正如人们常说的“学完就忘”、“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而“第三次学习”才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

    所谓“第三次学习”,是在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深入学习过程。首先,要对基本概念、定理加深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然后,要对以往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前两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有目的的进行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明理”的境界——第三次学习的最高境界。

    但是目前,学生们往往认识不到“第三次学习”的重要性,而家长又不了解“第三次学习”该如何来进行,把课后大量的习题、辅导班、补习班……当作提高成绩的法宝。但是由于不得法,这些努力只是对第一次、第二次学习的机械重复。尽管习题做了一大堆,成绩却总是在70分左右徘徊。而对优等生的调查表明,优等生的成绩并不是靠大量的习题堆积起来的。他们在课后能够找到那些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习题,有重点性的进行复习,有效进行了“第三次学习”,才取得优异的成绩。

    据悉,“第三次学习”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中学教学一线的普遍关注,在部分学校,“第三次学习”已经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学习方法的核心指导思想。“第三次学习研究院”已经成立,专门研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第三次学习”中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同时,北京四中、黄冈中学等全国重点中学的一批特级教师,根据第三次学习理论,编写了《第三次学习丛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指导、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目前该书已经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