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筑梦未来:2025年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深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之五四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05

74

为纪念五四运动 106 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紧扣“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主线,精心策划“青春向党,筑梦未来”五四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团课、红色打卡、观影学习等多元形式,引领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主题团课:赓续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1(1).jpg 2(1).jpg 3(1).jpg

4月29日,学校举办“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主题团课暨团校结业仪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深度融合,创新构建沉浸式思政课堂。初一年级杜重远中队队员代表以“为国情深 —— 杜重远历史油画精选”为主题,通过历史油画《智退敌寇》、《雨夜囚车》、《患难之交》等作品,直观感受杜重远 “实业兴国、教育救国” 的崇高理想,带领全体团员青年走进这位爱国实业家、抗日先驱的奋斗历程。队员结合 4 月 25 日赴宋庆龄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分享感悟:“在烈士墓前,我们深刻理解了‘为国情深’的真正含义。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像杜重远先生那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华理附中校团委老师钱海芸强调:“团校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希望同学们以杜重远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二、红色打卡:行走的思政课,触摸信仰温度

1746431288374132.jpg 

1746431288527220.jpg 

五一假期,团校积极分子组成“红色寻访”实践队,走进上海及周边红色地标,开展“沉浸式”党团史学习。

踏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百年石库门建筑无声诉说着中国青年运动的红色起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先辈为镜,跟随先辈的脚印,传承“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九(3)班  唐诗瑶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内的历史陈列和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辛亥革命的壮阔历程与浙江志士的英勇抗争。纪念馆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和平年代回望这段历史,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以先驱为榜样,传承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2)班 张博语

五一假期我参观了宋庆龄陵园,在这里面我了解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收获了很多感动。返程途中,宋庆龄先生的雕像渐渐缩小成一个白色的剪影,却有某种东西在我心里清晰起来 ——真正的高贵,是把对人类的爱拆分成无数件小事,在岁月的长河里,把温柔熬成照亮人间的星光。而我们这代人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星光,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认真地、踏实地、温柔地走下去。  

——高二(4)班 鲍恩泽

这个五一假期,我和全家去浙江平湖姑姑家玩,这里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特地挑选了本地知名仁人志士去瞻仰——施奇烈士雕像和李叔同纪念馆。两位先驱者的生命轨迹在此刻交汇,让我触摸到信仰的温度。那些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正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何为向死而生的浪漫,何为超越生死的永恒。我们作为年轻一代学子,遥想当年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更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奋斗!

——高一(6)班 陈士凯


三、红色观影: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五一假期,学校还组织党团员教师、教工团教师观看红色电影《我的1919》,以光影为媒,深化“大思政”教育内涵。影片中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追求真理、救亡图存的热血故事,引发教师们的强烈共鸣。

“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要像剧中人物一样,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团员教师 黄鑫

“影片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为民族尊严据理力争以及青年学生“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场景,让我深刻感受到五四精神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力量。青年一代以热血捍卫国家主权的壮举更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党团员教师更需勇担使命,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青春之我培育青春之中国。”

——党员教师 黄子文


撰稿:钱海芸 审稿:丁燕芬 素材:各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