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主体 落实有效评价——记华理附中高中语文学科区级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11-28

265

封面照片.jpg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的教研活力,提升教学效能,于教学实践中高效落实“双新”思想,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评价,11月23日华理附中高二年级语文组王春阳老师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展示课。此次区级教研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徐汇区语文教研员程元老师莅临指导,除本校语文教研组全体同仁参与听课外,还有部分受邀的外校老师。活动旨在凝聚智慧,集思广益,为老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此次活动中王春阳老师执教选必上第三单元《老人与海》一课。本节课以“落实有效评价”为倡导,旨在体现对“学生主体”、“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实施方式的认识与理解,逐步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双新”改革在语文教学实施中的有效落实。

王春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围绕该小说中“人物”这一要素展开,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探究老人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以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为切入口设计了三个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反馈为主,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在远航中都面临着来自什么的考验”,藉此引出主问题——“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老人是否认为自己是胜利者?”该环节意在让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思考老人对自己的评价,去除预习中为老人的人物形象贴上的“标签”。第二环节结合老人复杂的心理活动,从小说中人物内心独白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学生挖掘相同内容中的不同表述,梳理老人的内心抗争及抗争的结果。第三环节以老人对“被打垮”的矛盾认识入手,学生自主评述老人的人物形象,并最终能理解“老人”这一人物形象背后复杂深刻的隐含意义。

王春阳老师从本节课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说课。首先谈及教学目标的设定,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层层递进,确立针对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上,每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均有调整,意在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第一环节的预习展示,要实现“破”,即打破学生的固有认识,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老人的人物形象。第二环节的学生研讨,以“内心独白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为研习对象,从共性的内容中找出细微的差异加以研读,给学生活动以清晰明确的指向。第三个环节师生共评,在原有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对老人复杂的形象进行有深度的认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徐汇区语文教研员程元老师主持评课环节。她提出授课老师要思考目标内容定位的准确性和清晰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性,最终能够讨论这节课需要聚焦的问题。这节课不仅保留了先前教学设计中最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同时能结合学情,调整课前预习的展示环节和研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内容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分享文本解读时的自我思考,能够在课堂中生成收获与感悟。不过,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还是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表达,不要急于收尾,多想想用什么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另外,要能善用教学工具,例如预习中用到的表格工具,不妨让学生自主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权,体现其主体身份。

高二语文组备课组长李冠岚老师提到王老师在反复调整修改的过程中,取舍间使得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同时解读文本能抓住反复出现的细节,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可感的抓手。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李老师也建议给学生更多课堂问题的铺垫,使学生深度思考,关注细节。


撰稿:王春阳 审稿:周振甫 摄影:许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