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

发布时间:2015-08-24

925

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是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的核心思想。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应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现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而反思性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项有效途径。反思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要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学习中的反思就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过程。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宽思路,把问题引向纵深,激活学习智慧,可以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真正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的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总结出四种途径,现具体阐述如下,不揣浅陋,以见教於大方。

一、课上讨论——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

讨论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课上讨论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积极探讨,互相启发,共同寻找最佳答案,从而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要有效运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教师需做到以下两点:一、预设好讨论的问题。教师要确保讨论的问题具备三性(即针对性、时效性、启发性),问题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要基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度上要适度,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讨论活动开展起来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度的点拨、引导和启发,当学生思考问题过于片面,或遇到思维瓶颈时,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指点方向,拓展思路,拓宽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言所欲言;而当学生的讨论跑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话题重新引向讨论的主题。例如,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在初步学习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后,为使学生能充分认识价值取向对人行为的引导作用,深入理解并认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判断标准,笔者采用了“陈光标赴台‘高调行善’”的时事案例,提出“你认可陈光标‘高调行善’的做法吗,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和价值取向的有关知识展开讨论。在讨论初,同学们大多围绕陈光标此举是行善还是做秀发表各自观点,并未在思考中自觉运用价值导向的知识,且思路比较单一,个别同学甚而游离于主题之外大谈自己对做秀的看法,照此发展很难达成讨论环节预设的教学目标。此时,笔者在肯定了学生观点的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启发,“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你们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学认为陈光标此举是行善,有些则认为是做秀,可为什么你们又观点一致的表示‘如果是单纯做秀你们就不赞成,若真是做慈善你们就赞成’,你们又是凭什么标准作出这一判断的呢?”由此将学生引回到了讨论的主题,并引导他们对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对自己的先前发表的观点加以反思。在随后的讨论中,学生们大多观点鲜明,阐述有力,提出了“价值取向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事件作出不同的判断”,“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慈善事业对人民有益,因此我们支持真正的行善”等融入了自己思想的见解。学生们在彼此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既实现了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锻炼了自我认识的能力。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讨论让学生得以探究者的身份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及时反思,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在他们的头脑中植入了“问题探究”的意识。

二、课堂总结——引导学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然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中,对总结往往不够重视,表现出结束手段的随意性、盲目性、仓促性,缺乏艺术构思,通常是“例行公事”,如,让学生将一堂课的板书简单的复述一遍,或是象征性的问一句“今天上课的内容还有不明白的吗”随即匆匆下课,这些做法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一节课的“虎头蛇尾”。要合理的发挥课堂总结的效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加以反思,教师首先应把握课堂总结的三个原则:一要系统整理,形成结构;好的课堂总结不仅要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还要将这些新知和以往学习的旧知形成系统,让学生鲜明的感受到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脉络。例如,在总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框教学内容时,就应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学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全面反思唯物辩证法的学习过程。二要启发思考,拓展思维;在总结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探究性或是思维方法上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或课后进一步思考,从而主动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如,在《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一课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多次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混淆的学情,课堂总结时笔者选用了二句古诗让学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并试着归纳两者的不同,由此既引导了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点理解上的错误,又能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三要选择形式,提升实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总结的形式,从而发挥课堂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延伸拓展的作用。当前政治课的课堂总结形式一般有归纳式(即对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突出最重要的知识、最本质的内容)、问题式(即通过师生问答来进行课堂总结)、提升式(即不仅总结知识,而且从认识事物的本质、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升)、开放式(即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及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或疑惑)。这些形式即可单独运用也可结合使用,具体如何选择关键取决于教学的实际。总之,总结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次课堂总结都要使这节课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考。

三、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能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能即时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方法等进行自我检查,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把已学的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中主动地建构新知,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份有效地课后作业通常具备以下这些特征:一是针对性;所设计作业的内容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要契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及兴趣,同时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贴合教学目标。二是迁移性;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能在充分理解课上所学的原理并充分掌握运用这些原理的条件和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又能够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例如整理错题集,这是笔者在高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设计的一项常规作业。学生在将各次书面练习中做错的试题按类整理并注明出错原因的过程,即是在对自己的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方法、思维形式等进行综合的反思和判断的过程,也是知识和学习方法迁移的过程。三是层次性;学生之间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个体性的差异,因此设计作业时要确保作业具备一定的梯度,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吃饱”“吃好”。例如在高考综合复习阶段,笔者在设计“时事热点分析”作业时,制订了一个原则和三个等级的作业形式,一个原则即必须围绕教师提供的时事材料,并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或哲学常识的原理进行合理分析,三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从所学过的原理中择其二对材料进行分析,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自编试题并运用原理进行解答。其中原则必须遵循,而具体的作业形式则由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这种设计可以较好的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四是联系性;设计的作业要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发展。

四、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质量进行反思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考分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仅是被动的评价客体,评价的内容也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评价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被动地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无法帮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之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而新课标则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评价应立足于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势在必行,余以为可试用学生学习质量多元评价。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质量多元评价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一定的标准,通过适合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多角度综合性评价的教学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将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相结合,从而构成学校、家庭、社会多维评价的格局;评价内容多元化即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评价方式多元化即将课堂表现评价、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评价、考查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学习质量的多元评价能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的使用,所持的学习态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所形成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通过这一系列内容的反思自查,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英国哲学家洛克将反思视为“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我国先贤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会反思的人才能进步,小思小进,大思大进,不思不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学习中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反思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探索》[M]. 赵玉香.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反思性学习当中,学生反思什么》[J].刘小建 吴永青.《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

3、《反思性教学》 [M]. 熊川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