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你,暖心护航-----华理附中居家学习期间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

发布时间:2022-04-16

999

陈嘉旎老师与家长学生沟通交流.JPG 周新宇老师和学生们互动交流.png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导师,我们的职责是优先帮助学生改善身心状况,在当前形势下,华理附中导师们用善意和共情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及家长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迎难而上,敢为人先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华理附中党员导师们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 “勤勉奋进担使命,春风化雨润学生”的师者精神。

党员教师包遵锋发挥自己的心理专业特长,加强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咨询辅导,还就学生的网课学习、情绪情感和亲子沟通等方面作了悉心辅导,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班主任导师,周新宇老师用细心、爱心、耐心温暖受导学生的心田。疫情期间,时常提醒家长学生注意防护,家长和学生深受感动。

政教处丁燕芬老师既要抓学校德育管理和学生防疫工作,又要用心培育学生,切实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陈亚娟老师作为年级组长,一手抓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同时作为一名导师她悉心辅导学生,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创新辅导,精益求精

精准辅导,助力成长。

导师们用专业素养,就学生居家学习、居家生活、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作及时提醒与辅导。

预备、初一导师们注重家校沟通,共抓养成教育,倡导家长与孩子在居家期间共读书,一起健身,共担家务,在亲子互动中共同成长,促进亲子交流,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实现家校合作的良好互动。

初三导师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学生们要利用好 “宅”家时光,查缺补漏,提升自我,认真备考,又要提醒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支持、有爱的家庭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生态系统,为孩子中考保驾护航。

初二、高一导师们通过电话、晓黑板、微信、短信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学生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定期反馈学生网课情况,向家长和孩子分享各科学习的好方法,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居家学习生活期间遇到的问题。

组团辅导,力求长效。

居家学习期间,岳靓老师组建“月亮”老师关护群,每周一次师生碰头会,放松音乐、学习辅导、防疫指导等多样师生互动活动,与学生们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未保办周建斌老师组建导师关护群,平时关心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两周一次主题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陈芳老师建立微信群“小树洞”,对学生们在情绪和心理状态上予以更多支持。陈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吐槽或者倾诉的方式缓解情绪。

个性定制,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导师利用专长进行个性化辅导,让兴趣变成特长,受导学生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初二(5)班赵家瑞: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新学期伊始,徐峰老师成为我的艺术导师。

徐老师细致的关心、无微不至的指导,大到情感表达,小至触键轻重,不足的地方徐老师都一一指出,深奥的艺术知识,到了徐老师这里却是那么生动、易懂。“弹奏钢琴吧,这是你体会艺术之间的桥梁!”这句话让我久久难忘!

和一位严格教师相比,徐老师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位艺术知己,我们常常一起谈艺术、谈文化、谈生活。徐老师让我在面对疫情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要依然保持对艺术学习的热情。

暖心呵护,“疫”不容辞

疫情当前,对于部分特殊学生,导师们坚守职责,不容推辞,做好学生关护工作,用暖心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对于心理特殊学生,导师们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指导,通过加强与家长、学生的密切交流,了解学生的居家状态并予以疏导和鼓励。

樊有缘老师作为心理老师,从学科优势出发,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特长,定期开展线上分享沙龙活动。于隔离密接等特殊学生通过关护群和点对点交流等方式给以专业的心理援助,及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生活动态。

对于抗疫逆行者的孩子,导师们从居家生活、线上学习、心态与情绪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关心,给与更多无微不至的关爱。

周红波老师班级有三位学生家长是抗疫一线逆行者,平时周老师一直关心三位孩子的居家心理以及学习情况,电话多次沟通,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目前困难,大家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取得最终的抗疫胜利。

对于隔离密接学生,第一时间导师们及时进行点对点关护,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小甲同学不幸感染,学校立即启动了隔离学生关护群,王老师身为小甲同学的导师,王老师每天都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的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掌握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坚持每天联系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帮助小甲同学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师生共克时艰。

云端育人,深耕不辍。居家学习期间,华理附中充分发挥全员导师制的特色优势,打造“班级育人共同体”和“家校育人共同体”,多方互动,全方位多维度为每一位华理学子身心健康、笃学敏行保驾护航,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被看见,都能随时获得鼓励而快乐健康成长。


撰稿:周建斌 审稿:丁燕芬 素材:各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