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探索教师培训新途径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5-04-07

233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规划

(2011年6月---2014年6月)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一流的教师队伍是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依据徐汇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特制定《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规划》。

一、总结与反思:

2008----2011年学校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目标: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为主线,以“一身正气,自强不息”的校训为内核,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塑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我校育人质量与办学内涵,优化我校教师队伍,使我校成为徐汇区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达标校,创建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区专家专项督导后评价如下:

1、健全了管理组织,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按照《培训规划》并配以相关制度,组织和实施每年的校本培训工作。

2、资源充足:学校每年拨出12万元左右资金作为校本培训的专项资金,配置了足量的期刊杂志、改造与提升校园网络,并积极、主动地引入华理大优质资源,为校本研修的培训内容的拓展、培训形式的丰富、培训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保障。

3、制度有保障:有明确的队伍建设、校本培训、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并制定了《分层培训方案》、《奖教金条例》、《评先方案》等制度,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4、管理有过程:资料齐全,如师徒带教有详细的备课记录、相互听课笔记等。

结合教学实践抓得较实在:5项课程均与教学实践结合、外请专家结合教学实践的报告较多等。

5、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以区重点课题《普通完中实施学期统整地实践研究》为抓手,结合学校实际校本研修,取得不少成绩:近三年,教师在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学校被评为区“教师发展达标校”,获创建教师队伍发展示范校先进单位。

6、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大:依托华理大的资源优势,为校本研修及课程开发提供了强大支撑,初步开设了人文、科技、实践三大类课程,涉及17个项目,对提升教师课程素质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7、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改善,青年教师比例上升。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目前,全校专任教师总数为111人,平均年龄为40.3岁。

年龄结构

 

8、存在问题

(1)我校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时有发生,重育分,轻育人的情况在一部分教师身上依然明显,“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理念尚未真正确立,教师专业精神、职业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还有提高的空间。

(2)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偏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失。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中年教师的内驱力不强。

(3)学校目前优质教育人力资源与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有一定差距。由于教研组长新老交替,引领发展能力还不均衡。

二、总体目标: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适应徐汇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1、探索教师培训新途径,提高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提升我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实施能力,提高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度和学校的满意度。

3、完成全体教师540、240培训。组织且完成好2011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使高一层次学历占比逐年递增。

4、进一步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 培养5—8名在区、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强化教研组的基地建设,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形成1—2门强势学科;完善学校自培体系建设,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资源保证;加强教育科研,培养一批特长教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弘扬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学校教育品牌。

5、队伍建设发展主要指标:

(1)、学历结构

三、行动计划

1、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鼓励青年教师在执教三年后,由学校推荐攻读硕士学位,把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十二五”期间,在职教师的研究生比例提高到10%。组织实施完成教师技术培训计划。

2、重视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风正、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1)加强对全体教师开展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的学习研究,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进一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自觉营造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充分利用上海市各种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提升人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如观看画展、参过博物馆,欣赏音乐会等,通过学习优秀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提升职业幸福指数。

实施项目一 : 每年一次教育案例交流分享活动。

3、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关要求,开展各种类型的校本师资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营造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研修文化,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愿望,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是教师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这既是校本研修的基石,也是校本研修的必然结果。

实施项目二 : 制定新一轮教研组及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全面分析总结过去几年教研组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培养、梯队建设、教师个性化发展、科研成果等方面反思教研组建设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教研组协助每位老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成为教研组发展的基础。

实施项目三 : 校际联动计划 

进一步丰富和开发校际联动项目,从课程开发、有效课堂教学、教研组建设、班主任工作研讨、年级组管理等方面开发新的项目。

实施项目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计划 

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55.7%教师们都普遍看重教育教学实效,认为“与经验丰富的同事进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讨和交流”对自己帮助最大。主要途径是强化互助式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计划:

第一、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寻找理论支撑。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部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的实力,带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学校提出的阅读计划,各个教研组结合专业特点每学年学习一本专业书籍指导教学研究,进行网上交流。

第二、 建立“专题研讨制度”,通过教师间的对话反思教学。

专题研讨的内容为各个备课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策略、实施手段或对某专题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等。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交锋、共同探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后面的教育观念,重构教学设计,进行网上交流。

第三 、 选择“特殊事件”进行反思和研究,实现教师个体的自我超越。

引导教师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教育教学事件,学期工作小结以记录“特殊事件”的形式(教育叙事)进行,重在围绕如何转变决策自己的行动方向,促进教育知识或教育理论与自己个性的融合,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网上交流。

第四、建立学习研讨型团队计划

根据教师的学科专长、个性爱好等,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团支部各个层面,引导组织若干小团队,自主规划团队愿景,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或探索学科前沿,或研究教育教学,他们相互间产生的思想碰撞,会产生新的智慧,酝酿新的改革。在以校为本的科研活动中,课题来自于学校,来自于教学现场。每个教研组都应积极承担一项区级课题的研究,通过子课题的形式,将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教师身上,在组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继续做好青年教师沙龙活动。继续编辑出版《敬业集》期刊,记录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成效。拟编辑教育案例论文集迎接二十周年校庆。

4、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以及管理工作制度

实施项目五 :  青年教师的“成才工程”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30%,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负责部门:人事、校长室)

(1)培养和选拔教坛新秀。教坛新秀师德良好,教有创意,富有特点。必须掌握所教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出色。教坛新秀每学年须上区公开课1次以上。

(2)培养和选拔教学(教育)能手。教学(教育)能手师德优良,教有个性,富有特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教育教学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教学(教育)能手原则上每学年须上区公开课1次以上,指导教师1-2名,发表1篇教科研论文。

(3)借力造势,搭平台。充分发挥区教学指导团的作用,结合区三奖评比搞好学校“自强杯”教育教学大赛,进一步丰富评比内容,积极探求多元评比模式。

实施项目六  导师带骨干工程;

一个名师就是一面旗帜,一批名师就会打造一所名校。培养学校名师是提升办学水平重要条件,为此:

(1)继续聘请区内外有名望的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组成校外导师团,定期到校指导并举办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同时组建由在校资深教师组成的校内导师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或点评课等。

(2)成立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的旨在提高教科研能力的高级研修班。

(3)加快高一级别教师的培养,由校长室定期召开高级教师专业发展分析会。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他们教学业务水平高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4)培养和选拔局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师德高尚,教学有方,富有品格,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学科带头人每学年须上区示范课1次及以上,师资培训讲座1次及以上,引领学校学科建设,带教3-5名中级教师,每年在区级刊物上发表1篇及以上教科研论文。

四、实施保证机制

1、重视情感效应,营造乐教创业的和谐环境

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因此学校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也才可能有和谐的校园。

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要明确定位,努力提升,着力提高办学质量,用激励动力机制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用目标激励搭建教师成长的阶梯,引导教师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精神需求,实现自我理想,通过个人规划及实施,帮助在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不同资历的教师的不同的追求过程中实现目标,由此产生永久的职业幸福感。

(2)用成果激发教师的幸福感:学校动员大家积极思考,多从工作中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而思考能否通过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

每学期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成果评鉴会、校本课程开发评审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更多的教师展示成果。

开展五优活动(优质课、优质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优秀育人案例)活动,让更多的老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享到经验的快乐。

(3)用需求激发教师体现价值的幸福感:广泛参与,体现价值:鼓励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体会文化人的价值;走出去,满足教师学习提高的需要;与学生一道参加文体活动,展现教师自身魅力;学校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谈人生感悟、谈教学生涯的幸福往事,谈同志们对自己的关爱,谈教育学生取得的成效,谈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取得的人生经验,让其他教师受到启发与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给别人以更多的关心、帮助,给学生以更多的付出,并把这作为人生快事。

(4)坚持校务公开,尊重教职工主体地位,构建和谐校园:在学校队伍建设以及管理中,继续完善“校长负责,支部监督,工会实施,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

2、确保时间,形成机制。

学校行政确保每月一次教师间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时间。同时做到“两个加强,一个建设”: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和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为教师尽力提供学习资源,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金,鼓励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发展。每年投入15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金,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鼓励和奖励教师脱颖而出。鼓励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制定相关政策,既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继续探索和完善教师评价

(1)干部考核评价

①每学期利用全员业绩考评制度,综合评价内容,分层分级分类进行反馈、点评,帮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思考措施。

②每年度利用干部述职测评制度,听取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教训,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管理能力。

(2)教师考核评价

①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每一项工作均应有考核标准。

②根据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综合评价。对考核优秀者进行表扬,作为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

③教科研室负责对师资培训工作的全面考核与评价工作。

                                               华理大附中校长室

                                               2011年6月27日